
墨西哥之行
在这里,我们将与大家分享此次墨西哥之行中的见闻与感受。2024年2月15日至24日,Kathleen Loock 和 Alejandra Bulla 前往墨西哥,向瓜达拉哈拉和墨西哥城多家机构介绍“好莱坞记忆”项目,并邀请更多人参与该项目墨西哥案例研究的主要调查。

在我们抵达瓜达拉哈拉的第一天,也就是此行的第一天,我们终于与墨西哥的合作伙伴兼项目成员 Fabiola Alcalá教授见面了,这是我们首次线下会面。Fabiola为我们的首次见面安排了参观瓜达拉哈拉大学附属的艺术博物馆(MUSA)。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墨西哥最伟大的壁画艺术家之一、瓜达拉哈拉本地人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的两幅代表作:《创造与反叛的人》和《人民与他们的伪领袖》。这两幅壁画生动展现了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如何反映墨西哥革命时期所经历的社会不公。
参观完 MUSA后,我们也有机会深入交流未来的计划,包括如何基于墨西哥试点研究中收集的数据编写出版物,还讨论了即将于7月在马塔罗(Mataró)举行的 HoMER年会上的展示安排。在此次会议中,Kathleen Loock、Fabiola Alcalá、Alejandra Bulla和 Stefan Dierkes都将就“好莱坞记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涵盖德国与墨西哥两个国家的研究进展。
此外,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7月将在汉诺威举行的工作坊初步方案,Fabiola届时也将作为讨论嘉宾参与。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敲定,但初步设想是,先前往马塔罗参加 HoMER年会,随后直接前往汉诺威,在那里我们计划介绍一篇论文以及 Kathleen Loock、Fabiola Alcalá与 Alejandra Bulla合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漫步瓜达拉哈拉历史中心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我们参加了一次瓜达拉哈拉历史中心的导览步行之旅。由于墨西哥的殖民历史,天主教会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如今的拉丁美洲几乎所有历史城区中,教堂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源于殖民时期,每当发现一座新城,教堂都必须位于城市的中心。瓜达拉哈拉历史中心不仅遵循了这一布局,还在“主广场”这一理念上更进一步。因为这里的设计方式使得从空中俯瞰该区域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堂被四个广场环绕,整体构成一个十字形。
除了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外,殖民时期留下的痕迹也体现在象征符号中,例如瓜达拉哈拉的市旗和市徽,二者皆受到西班牙王国的影响,至今仍未改变。在种族与阶级的划分中,这些痕迹同样清晰可见。在这次导览中,讲解员告诉我们,如今的独立大道(Calzada Independencia)原本是一条河,圣胡安·德·迪奥斯河(San Juan de Dios)。这条河虽是天然的地理边界,却也在当时划分了社会阶层:一侧是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原住民及其他低阶层群体;另一侧则是西班牙人或克里奥尔人,他们代表着富裕阶层。正是在导览经过这一段时,我们感受到了现实的冲击。这里街头有许多孩子在乞讨,令人心痛,也真实地映照出这个国家许多人的生活困境。
导览的最后一站是圣胡安·德·迪奥斯市场(San Juan de Dios Market),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室内市场。由于市场规模庞大,我们担心迷路,没有完全走遍,但还是抓住机会品尝了一种当地特色饮品,tejuino。这是一种以发酵玉米为原料制作的饮料,通常加入冰块、盐和柠檬一起饮用。手握 tejuino,我们接着前往了瓜达拉哈拉一处非常有名的Las 9 esquinas街区。这个街区因其众多供应该地区的传统美食 birria 的餐馆而闻名。
在整个导览过程中,有一点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壁画艺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广泛存在。这种艺术形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遗产,不仅是表达社会与政治不满、体现抵抗精神的媒介,同时也试图帮助墨西哥人民找到自己的身份,一个一直生活在战争中的民族的身份。我们之所以特别想提及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与当时的电影的相似之处,因为这也是当时用来塑造身份的一种工具。当然两者在可及性等方面显然存在差异,但这也让我们思考:墨西哥人是否借由影像寻找一个能够映照自身、理解民族认同的空间。
这一天我们有幸参观了José Guadalupe Zuno故居,该建筑附属于瓜达拉哈拉大学,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Kathleen Loock 向 REDIC 研究网络成员发表了演讲,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地震警报突然响起,我们不得不紧急疏散,所幸只是误报,讲座随后得以继续进行;演讲中途还一度断电,但停电时间不长,在技术团队恢复设备期间,Kathleen 仍设法继续她的讲述。这场讨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介绍墨西哥试点研究的机会,我们也认真记录了与会者对项目提出的宝贵建议。
讲座结束后,我们参加了这座故居博物馆的导览。这栋建筑原为José Guadalupe Zuno的住所,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曾于1923年至1926年担任哈利斯科州州长,并主导重建了瓜达拉哈拉大学。除了从政之外,苏诺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这一点从他亲自设计的房屋中随处可见的艺术细节便可窥见一斑。他的设计强调了西班牙文化与原住民文化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他与共济会的联系。这栋宅邸后来被捐赠给瓜达拉哈拉大学,目前其地下室设有校史档案馆。
同一天,在一个更为轻松的氛围中,我们有机会与几位参加讲座的听众交流。我们谈到了墨西哥和德国博士学位制度之间的差异。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通常不需要修课程,而是在推进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习;而在墨西哥,博士前三年必须修课,最后一年则专注于完成论文。尽管论文需在四年内完成,但前面三年忙于上课及课业相关事务,留给研究和写作的时间非常有限。
在墨西哥试点研究阶段的访谈完成之后,我们对受访者提到的电影院场景产生了极大好奇。由于许多描述对我们而言都非常陌生,我们决定亲自去墨西哥乃至全球最大的连锁影院之一 ,Cinepolis 一探究竟。Cinepolis 分为普通厅和 VIP 厅两种类型。由于我们从未体验过 VIP 厅,便决定去看看。与德国不同,德国的电影院通常独立设址,不会位于购物中心内,而在墨西哥大多数电影院都设在商场内。我们选择前往 La Perla商场,这是一家较新的中高端购物中心。我们先到达了一个误以为是售票柜台的地方,但被告知那是会员专用的。接着我们被引导去自助售票机购票。然而,在一番寻找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是普通的 Cinepolis,而不是我们要去的 Cinepolis VIP。VIP 区隐藏在商场后方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这种布局几乎就像是对“阶级区隔”的一种隐喻。进入VIP 区后,就发现一个明显的区别。这里的氛围完全不同,不再像之前那样的美食广场,而是类似于休息室。买票的方式也不同,不再是自助机,而是由工作人员亲自售票。不同之处还不止于此。当我们去买爆米花时,被告知食物是在影厅内点的。是的,VIP 影厅配有服务员,你可以通过座位上的按钮呼叫他们,他们会走到你座位前为你点餐,并在电影过程中任何时间送达。为了让体验更佳奢华,VIP 影厅有两种座椅:一种是“普通”的 VIP 座椅,已经非常宽敞舒适;另一种则是休闲躺椅,看起来更像床而不是椅子。
瓜达拉哈拉市多年来不断扩张,周边原本独立的小镇逐渐被城市吞并,成为其一部分。我们这天造访的San Pedro de Tlaquepaque正是如此。一天的时间实在不足以游览这个地区的所有景点。我们沿着La Independencia 步行,这是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街道,两旁遍布各种艺术展品,从手工艺品摊位到大型艺术画廊应有尽有。在墨西哥,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是,食物几乎融入了所有生活空间,在商店和画廊之间,我们发现了不少非常有特色的餐厅。我们走进的一家餐厅,它保留着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中庭中央有一个喷泉,餐桌环绕在四周,为娱乐提供了绝佳的空间。在那里,我们有幸第一次看到mariachi femenil的演出,这是一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墨西哥流浪乐队。我们对这种表演形式很惊讶,因为我们只知道男性或混合乐团,据说它是这一地区的传统。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这是一个国际游客经常光顾的区域,因为进入餐厅时服务人员询问了我们的国籍,随后送来了代表各自国家的小国旗摆在我们的餐桌上。
中央广场保留着传统的布局,广场中央设有一个亭子,周围则环绕着教堂及其他历史建筑。在Tlaquepaque,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标之一是 El Parian。它原本是一个市场,根据Tlaquepaque官方网站的说法,殖民时期这里还设有一个“颈手枷”。如今这里汇聚了不同的餐厅。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经常有mariachi表演,而且规模相当于整个街区。
这一天我们去了Lake Chapala。这是墨西哥最大的湖泊,为瓜达拉哈拉大都会区及周边地区提供水源。由于湖面广阔,沿岸分布着多个小镇,我们此行参观的是Ajijic。这个小镇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是全国少数讲英语的地区之一。由于大量美国人迁居于此,镇上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以适应移民群体。有趣的是,我们遇到了不少完全不会说西班牙语的美国人,因此在大多数商铺中,服务人员都会使用西班牙语和英语进行沟通。作为我们此次瓜达拉哈拉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收尾。
前往墨西哥城的旅行日
这一天主要用来前往墨西哥城并在酒店安顿下来。我们也迎来了与合作成员 Nicolás Licata 的首次线下会面。他邀请我们在Restaurante Azul Histórico共进晚餐,这家餐厅位于市中心,这也让我们首次体验了墨西哥城以“混乱”闻名的交通状况。尽管如此,餐厅本身非常漂亮,是现代与殖民历史完美融合的典范。大多数餐桌都设在中央庭院中,那里还耸立着一棵巨大的树,树上悬挂着蜡烛,为整个场地提供照明。餐厅供应传统墨西哥料理,甚至还有一份梅斯卡尔(mezcal)酒单。梅斯卡尔酒盛在 jícaro 果实种子制成的玻璃杯中,因此被称为 jícara,在中美洲地区非常传统。
UAM 演讲:我们在墨西哥城一周行程中最混乱的一天。我们当天的演讲安排在墨西哥自治大学(UAM)Azcapotzalco校区,该校区位于城市北部,而我们的酒店则在南部。考虑到我们已经领教过墨西哥城复杂的交通状况,我们提前两小时出发,希望能有充裕时间抵达现场。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整整两个小时都堵在路上。虽然根据全球与拉丁美洲的交通拥堵数据,墨西哥城并非最严重的城市,但根据 Tomtom的排名,它仍位列全球第13名,仅次于利马和波哥大等拉丁美州城市。
除了应对当地交通的经历外,我们也来到了一个宽敞开放的校园。我们在这所大学的联络人Rocío Romero当天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协助。原本预定用于演讲的教室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演讲时间有所缩短,未能安排问答环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机会参与了当天到场听讲座的一位教授的课程。课堂规模较小,约有15名学生,据我们了解,他们是本科第一学期的学生。这次,我们也得以将正式演讲的模式转变为课堂互动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研究、“重制”以及墨西哥电影史的内容。学生们对主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提问,并表达了他们对“好莱坞记忆”项目的兴趣。
在参访完大学之后,我们前往市中心去了我们非常喜欢的城市最著名的餐厅之一 ,Café de Tacuba。由于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交通上,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在城中漫步,但还是抓紧时间参观了一家电影商店。这家店非常有趣,规模不小,入口处陈列着最新的好莱坞影片。越往里面走,我们越能看到年代更久远的作品。让我们惊喜的是,店铺最里面的一整面墙都专门用来展示墨西哥电影,一半是当代电影,另一半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影片。墨西哥电影在国内的占比在这个空间中得以体现,它只占了店内所有商品的一小部分。当然,我们也没能空手而归,忍不住买了几部电影作为纪念。
由于我们的演讲安排在下午4点,我们决定在当天上午进行一次市中心的徒步导览。我们首先参观了天堂圣母升天大都会大教堂,它是这座城市如何在前哥伦布时期的城市之上建造的完美典范。征服者Hernán Cortés及其随行的西班牙人决定将这座教堂建在阿兹特克城市特诺奇提特兰的大神庙(Templo Mayor)遗址上。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标志着西班牙王国在新征服土地上对权力的展示。此外,他们还将被摧毁的庙宇石料直接用于教堂的建造。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揭示了城市地下的丰富遗迹,也再次证实了这里原本是一片水域。由于城市建在填土上,地基不稳,加上位于地质断层带,地震频繁,使得基础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在导览过程中,我们经过了一家建于1948年的电影院旧址。正如《Infobae》所描述的:“这家电影院的外立面有一扇令人印象深刻的装饰艺术风格大门,以及色彩鲜艳的招牌……”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电影业的衰退,这家影院也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在90年代转型为成人电影院,并一直运营至今。这一现象似乎在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也屡见不鲜。
城市的历史中心很好地反映了征服时期及随后的殖民过程。在征服过程中,传教是征服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城市的布局中设有多个广场,用于大规模对原住民进行福音传播。牧师通常会从广场上的高处,如阳台等位置向下讲道,对原住民进行布道和教化。
墨西哥城是一个充满对比的城市。天主教随着殖民者从西班牙传入,并在当地深深扎根,至今依然影响深远。据La Gaceta de Mexico报道,尽管这一比例正在下降,墨西哥目前仍是拉丁美洲第二大天主教国家,全国约有77%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在我们漫步市中心时,不禁注意到瓜达卢佩圣母雕像无处不在的存在感。然而,尽管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墨西哥仍努力在信仰与前哥伦布时期的传统之间寻求平衡。从街头或餐厅中为娱乐而身着酋长服饰的人们,到“死亡”文化的普遍体现,以及其独特的饮食传统,都是这种文化对比最鲜明的体现。此外,文化与历史展览也随处可见。墨西哥城的博物馆数量众多,我们停留的时间有限,甚至无法参观其中的四分之一,可见这座城市的文化资源之丰富。
带着对墨西哥城的这些印象,我们前往参加在 TEC(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演讲。这所私立大学与我们前一天造访的公立大学形成了鲜明对比,基础设施的差异非常明显。一个小却颇具代表性的细节是饮食:在公立大学,我们看到的多是无法称作健康的速食;而在私立大学,食物选择则偏向天然、新鲜且健康。当然,价格上的差异也同样显著。
在教室里,我们也明显感受到设备上的差异。TEC 的教室配备非常现代化,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而在 UAM,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学生使用电脑。我们还了解了一下 TEC 的学费情况,得知完成一个学位大约需要花费 5 万美元,这个数字令我们非常震惊。通过这次对比,我们亲眼看到了墨西哥社会中明显的阶层鸿沟,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可及性方面。
我们在墨西哥学院(El Colegio de México)美丽的校园进行了演讲。校园建筑由建筑师 Abraham Zabludovsky和Teodoro González de León设计,再现了70年代墨西哥野兽派的建筑风格。我们对这所大学原本了解不多,有人向我们介绍了它的历史。这所大学是1938年在西班牙内战流亡时期建立的。学校开设的学术项目不多但水准高,因此录取要求非常严格。在演讲结束后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该校的博士项目每三年才开放一次招生,这也几乎与博士学习周期相吻合。
如果说我们在之前几所大学的访问中还只是隐约感受到阶级差异,那么在墨西哥学院,这一点就变得尤为明显。中午我们前往校园内的餐厅用餐,我们发现这所大学不仅有一间食堂,而是有两间。一间面向学生,另一间则专为教师服务。我们去了较为隐蔽的教师餐厅,进门后大吃一惊,优雅氛围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大学食堂”的印象,这里有服务员、提供自助餐,还有葡萄酒等饮品。
这所大学设有自己的书店,书店中不仅陈列有校内出版的各类出版物,也有来自“经济文化基金会”(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的图书。我们在那里稍作停留,顺便买了一些书。
参观国立自治大学(UNAM)让我们大开眼界。首先校园的规模之大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方式来形容,我们在到达的时候几乎迷路了。我们以一场在安静氛围中进行的讲座和十分活跃的讨论结束了“好莱坞记忆”项目在墨西哥的系列活动。此外,我们还稍微参观了校园的一部分。当然也造访了 UNAM 的电影资料馆(Filmoteca),这个文化区里有电影院、博物馆等。最后,我在大学的中央图书馆为校园之行画上句号。这一天的行程充满了“电影”的元素。在离开 UNAM 后,我们前往了墨西哥国家电影资料馆(Cineteca Nacional de México)。这是负责保护国家文化财产的政府机构,主要致力于电影事业。由于它是国家机构,票价相当亲民,我们还看到有免费的户外放映活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电影氛围。馆内的所有商店都围绕电影主题打造,外墙上挂着黄金时代的电影海报。而最有趣的一点是,在电影资料馆对面,竟然还有摊位在出售盗版影片,一种仿佛彻底沉浸于墨西哥电影中的体验。
马上注册,参加“好莱坞记忆”研究项目!
您想参与我们的研究项目并与我们分享好莱坞电影的记忆吗?
请在这里注册,调查问卷在数字研究平台上发布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通过邮件通知您。